孙颖莎搭档日本冠军平野美宇在乒超首秀中被两个新人组合逼到决胜局鼎东策略,虽然最终以11比3赢得第五局,但前四局每局分差不过三分。这场比赛暴露出的问题远比胜利结果更值得关注。
深圳大学派出孙颖莎/平野美宇这对跨国组合对阵成都高新队的李雨琪/向俊霖。从纸面实力来看,孙颖莎稳居世界第一,手握世乒赛、世界杯单打冠军;平野美宇是日本主力,亚锦赛冠军加身。而对手李雨琪18岁,向俊霖20岁,乒超经验较少。赛前预测普遍认为这将是一场“横扫局”,然而首局却爆冷门。
李雨琪/向俊霖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搏杀战术。开场李雨琪正手挑打连续命中,落点刁钻,孙颖莎组合接发球频频失误,一度1比5落后。尽管孙颖莎通过拧拉追分,但平野美宇反手多次出台送分,最终对手以11比9先拔头筹。这一局年轻组合的搏杀成功率高达80%,完全压制了世界冠军的节奏。
鼎东策略
第二局孙颖莎调整站位,以11比8扳平,但危机已现:李雨琪/向俊霖开始专攻平野美宇。第三局对手紧盯平野的接发球,她回球冒高或直接失误,虽以11比8再胜,但第四局彻底崩盘。平野美宇接发球连续丢分,对手10比6拿局点,最终8比11被拖入决胜局。
问题直指平野美宇的双打适配性。她赛前仅与孙颖莎合练一次,语言不通,跑位多次与孙颖莎重叠。技术短板也明显,接发球稳定性差,第四局仅她一人就丢4分;退台后反手命中率骤降,被对手抓正手空档连续突破。她在日本队内本就少配双打,此次乒超前三场双打虽全胜,但掩盖不了“硬凑搭档”的别扭。
决胜局的转折源于孙颖莎的战术觉醒。她放弃复杂配合,改用两招破局:一是提速强攻,正手暴力弧圈连续打穿对手防线;二是简化落点,专冲李雨琪/向俊霖的反手大角。这一变立竿见影,对手搏杀气焰被压制,失误激增,最终3比11溃败。
这种“倒退式胜利”暴露深层矛盾。孙颖莎此前双打搭档王曼昱、钱天一,靠的是行云流水的轮转衔接,如今和平野却各打各的。整场技术统计显示,孙颖莎主动得分占70%,平野美宇失误送分达15分,双打变成“一人带飞”的残局。
默契不足的根源在于系统性短板。两人首次搭档无磨合期,场上沟通仅靠手势和零星中文单词。平野美宇赛后坦言:“紧张到动作变形,很多球不敢做决定。”而孙颖莎虽主动指导平野调整握拍角度、观察对手重心,但双打讲究即时呼应,语言屏障让战术执行慢半拍。
深圳大学教练组的排阵也遭到质疑。平野美宇更适合单打,却被硬塞进双打。反观同队的蒯曼与孙颖莎同为国家队队友,配合流畅度有保障。此次险胜后,若坚持“孙颖莎+平野”的配置,遇上北京队王曼昱/陈梦这类王牌组合,恐难复制好运。
这场球给所有名将上了一课:搏杀战术在双打赛场仍是“均衡器”。李雨琪/向俊霖的策略极具针对性——发球全追平野,接发球抢攻第三板,相持中专打结合部。年轻组合的搏杀并非蛮干:李雨琪正手挑打命中率保持75%,向俊霖防守顶住孙颖莎重板反击,第四局甚至打出多拍神仙球。若非决胜局心态波动,爆冷并非幻想。
孙颖莎的胜利终究靠个人能力兜底,但双打从来不是“巨星叠加”的游戏。当世界第一的单打光环移植到双打赛场,暴露的是适配逻辑的错位。深圳大学若想争冠鼎东策略,这场险胜该敲响警钟:要么拆解组合释放平野美宇的单打潜力,要么给孙颖莎配个能喊“让开这球”的搭档。
诚利和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